21世纪设计教育系列论坛:有使命感的教育

 

6月21日,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湾区创新学院、设计思维与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研究院、广东省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承办的21世纪设计教育系列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有使命感的教育”,邀请了国内外13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21世纪设计教育”与“从知识渊博到创造知识”展开讨论。活动同时得到世界设计顶刊《Design Issues》《装饰》和《Sheji》的支持。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XXY设计思维与战略咨询创始人、广州美术学院设计思维与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研究院院长辛向阳担任本次论坛的学术召集人。

 

参会嘉宾合影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院长范勃分别发来书面致辞,副院长蔡拥华到场致辞。蔡拥华在致辞中指出,教育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与长久未来,教育的使命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非常值得全人类持续探索。他还提及包豪斯现代设计教育的里程碑意义,以及其思想和美学对世界设计教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启迪。一个世纪过去,我们迫切需要构建新的符合21世纪的设计教育体系。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美术学府,在推动中国设计教育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的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广美期待与国内外设计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携手探索设计教育的未来,祝愿有使命感的教育能够持续推动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前行。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思维与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研究院院长辛向阳教授作为本系列论坛的学术召集人,对此次论坛作主旨解读。他认为,当前的设计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应对21世纪的主要矛盾。尽管许多学校开始讨论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问题,但这些讨论更多是沿用20世纪的教育模式,未能形成系统、稳定的教育框架。因此,他主张设计教育需要找到新的语言体系和框架,以全面解读和应对21世纪的特征和挑战。辛向阳教授还介绍了他在广州美术学院湾区创新学院推行的教育试验,旨在通过整合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在设计领域的综合能力。他强调,这一教育体系不仅关注传统工业制造,还关注数字制造和社会协调能力,目标是培养能够理解世界、懂得关爱并能够提出解决方案的未来领导型设计人才。

 

辛向阳教授作主旨解读

 

来自同济大学的Kaja Tooming Buchanan教授表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在探讨设计教育时,Kaja提出三个核心概念:结构、内容和目的。她提出,教育的定义需要发生改变,特别是设计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找到并解决问题的根源。文化是设计教育的基础,理解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助于设计出具有文化特色和社会意义的作品。

 

Kaja Tooming Buchanan教授演讲

 

上午的嘉宾高峰对话环节,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伍端教授、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张磊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轶军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肖毅强教授分别做了简短演讲。魏洁教授回顾了江南大学设计教育的历程,强调了设计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伍端教授提出,设计教育应放在更宏观的语境下,关注知识迭代的速度、人的需求多样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等三个重要趋势,并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湾区创新学院的创新教育模式,强调教育创新、社会创新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张磊教授从设计教育的对象和目的出发,提出设计教育不仅仅是培养职业设计师,而是一种全人的教育。李轶军副教授则强调设计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态度,他分享了中国美术学院在教育改革中的实践,指出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肖毅强教授表示,设计教育应超越“术”的层面,关注“道”的层面,强调对教育本质的回溯。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设计教育应关注自然、可再生能源和地球的未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嘉宾演讲

 

辛向阳教授与五位嘉宾围绕人才培养工作的挑战、未来5至10年哪些行业可能成为重点就业方向、未来社会值得挖掘的领域或可培养设计师的岗位、教育的立项等话题进行对话。

 

圆桌对话环节

 

下午的论坛围绕“从知识渊博到创造知识”话题展开。凯斯西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Design Issues期刊主编Richard Buchanan教授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了学术论文结构的重要性,建议学者在创造知识时要注重逻辑和结构。好的研究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通过扎实的文献综述,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原创性的见解,从而为学术界做出贡献。Buchanan教授进一步讨论了博士教育中的共同问题,他认为,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生,必须通过扎实的文献综述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在博士研究中提出具有原创性的见解。作为Design Issues期刊的主编,他介绍了该期刊的编辑流程和标准,强调该杂志注重论文的原创性和实际意义,他表示,找到有研究意义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期刊论文不仅要结构严谨,还要能够在现实世界中产生影响。

 

Richard Buchanan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主编方晓风教授分享了他对设计学科发展和设计教育的思考。方教授回顾了国际工业设计学会对设计的五次定义,强调从外观设计到系统和策略设计的转变。他指出,信息化时代不仅涉及信息植入和智能化工具,更强调生产的集约化和定制化,还提到人工智能对设计的影响,认为人工智能更擅长模仿而非创造,设计师应保持感知能力,避免被经验和成见束缚。方教授提出“泛信息化的设计思维”,探讨信息如何影响竞争、生产技术、产品的信息承载量和审美。他强调,设计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特殊性和一般性的深刻理解,并引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话,强调爱具体的人和生活的重要性,指出设计教育应注重个体的特殊性。他批评设计教育中过于抽象的教学方法,提倡通过实际感知和图像叙事训练学生的感知、推衍和决断能力。

 

方晓风教授演讲

 

主编对话环节,辛向阳教授与《Design Issues》《装饰》《Sheji》学术期刊三位主编共同探讨了学报的使命以及如何构建有价值的知识。辛向阳首先提出了关于学报是否有明确的使命感的问题,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研究员、《Sheji》主编马谨表示,每本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和使命,《Sheji》的使命是推动设计在经济、技术、创新的交叉地带的知识创造。期刊背后是一个知识社群,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社群的形成,希望通过知识社群推动设计学科的发展。《装饰》主编方晓风介绍,《装饰》的使命是“关注本土,立足当代”,这意味着期刊关注中国文化的特征,并在当代的时间维度上进行学术研究。《Design Issues》主编Richard Buchanan表示,他们的使命直接写在杂志里,希望能够抓住最前沿的行业趋势,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平台,让各种观点都可以发表。他们重视年轻学者的投稿,并愿意帮助他们发表高质量的论文。

 

主编对话环节

 

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为跨界对话,邀请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李轶南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的徐毅副教授、深圳爱博合创医疗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任文永进行对话。李轶南教授以其卓越的史论研究著称,她详细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项目申请经验。李教授坦言,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多次失败的积累,申请项目时要注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尤其要在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视角的运用上下功夫,并提醒青年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学术价值的体现。徐毅教授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设计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他引用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强调在教育中要以人为本,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深入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目标则是智慧与品格的结合。徐教授通过分析三个设计学术期刊的名字,深入探讨了设计的使命,他认为设计不仅要关注美学,还应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任文永博士分享了他在创业和投资中的设计思维应用经验,介绍了自己如何将设计理论融入到企业管理和产品开发中,强调设计在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跨界对话环节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州美术学院”,内容有删改

原文标题:从知识渊博到创造知识 | 广州美术学院举办21世纪设计教育系列论坛